从17年底负责一整个团队开始,
一直到今天,
我都保持着 Dev + Leader 的双重角色。

weibo

(起)

上篇主要是流水账地记录了一下我零碎的回忆,
这篇报告我想系统地整理一下我与团队相处的方法论。(或者说团队文化)
我总想着以后有机会,
可以去开辟一方属于我自己的土地,
那时的我或许也会这么去创建、带领、组织团队吧。

谨记目标 - Always Aiming

我很喜欢辩证法里关于矛盾的这种观点:
矛盾有主次之分,很多时候抓住解决了主要矛盾,
其它次要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举个栗子,
工程师在团队协作流中发挥的作用是我很关注的一个话题。
同样一个工程师,他主动去工作与被动地接锅,效果差别是很大的。
所以每次在协作中,
我都会尽可能地提醒每一个伙伴,
用户最需要的点在哪、业务的目标是什么、谁需要做什么事情。
大型项目尤其需要这样的校准。
很多技术上的难题,或是产品上看起来绝妙的方案,
可能放在目标上都不值一提。

在连连团开发初期,
我们自己写了一个毒液系统,
提供了一整套实时的数据展示,
让开发、产品、运营都能很方便地解决自己的困惑。
后来整套系统用开源的 metabase 重构了一遍,
演变成了现在的蓝冰内部数据总览,
时刻用量化的数字瞄准着目标。

同样的道理,
放到成员的成长计划也是一样的道理。

我的团队招人的目标是什么?
是干活解决业务目标吗?
是的。(笑)
但不仅限于此。(严肃)
在过去的实践中,
团队的成长不仅源于上篇报告里聊到的招聘理念:

坚持只招优秀的人,不会可以学。

还源于团队每一个成员与公司的共同成长。
假如团队只有招聘标准,没有成长计划,
那么入职即巅峰。

幸运的是,在过去几年里,
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刚毕业就来了再惠。
除了技术上的成长,
我也会特别关注他们薪资上的涨幅。
我觉得大部分人都是从刚毕业的窘迫中走出来的,
只要努力去提供一个适合飞翔的环境,
我们都可以起飞。

在这几年的团队成长计划中,
我帮过性格内敛默默贡献的同学争取了(特批的)升职加薪,
也设立了固定的内部沟通与分享机制,
还尝试过不定期的《人类补完》邮件计划给团队同步公司级的目标。

对我而言,团队协作里首先让我想到的方法论就是谨记目标
做任何事情都去想办法抓住主要矛盾。

快乐协作 - Keep Laughing

前面好像过于严肃了,让我们快乐一下。
这是我脑海中经常蹦出来的一句话。
工程师里也会流传这么一句都市传说:
人生苦短,我用 Python。

一个快乐的轻松的环境,
对事情协作,或者是工程师这种脑力工作者有着非常大的效率提升。
而且因为工作在里面占的比例非常大,
一个充满欢笑的工作也更能激发大家的热情,
或者更狭窄地只说我自己的想法:
我喜欢充满笑声的团队。

我们给帮我们提醒 PR 的小机器人加上了昵称功能,
可能记录着三年前一个同事刚入职时绰号的由来;
研发跟产品也会在对需求之外的时间互怼
(表面上针锋相对其实就是打情骂俏.jpg);
我们也保持着微信群的非工作消息活跃,
各类烂梗破图无穷尽。

对应的,快乐的环境是需要相对宽松的制度的。
假如团队由是严苛的赏罚、强制的高压、强行统一的思想构成的,
那团队也是很难长出快乐的小花。

更进一步,
快乐的氛围会让大家发展出工作之外的友情,
而友情会让团队更加紧密、更加团结。

都是朋友 - Make Friends

我跟 @hulucc 都组织过网游的公会,
一次夜聊时,我讲到了我关于网游公会稳定的观点:

假如一个组织是层级制的,
那这个组织的关键节点就是脆弱的。
比如我见过不少公会是会长跟核心玩家 AFK 以后就凉了的。
想让组织变得稳定跟可发展,
那么这个组织就得是网状的,
这样每一环都是可以缺失的,
同时每一环也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构建网状组织的方法很简单:友情。

我在的团队里,我不一定跟每个人都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但是我会关注每一个人有没有在组织里找到至少一个好朋友,
并且我还会有意在分工时,让好友们做一块项目。
他们的友情就会在并肩战斗中得到炮火的磨练。

友情构建的网状组织,
从团队的角度来说,更加稳定、效率更高、沟通更省力;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收获了一份互相理解、能交予后背的件事友谊。
很多从我司毕业的同事,至今也跟他们的好友们保持着联系,
这些跟他们在工作里学到的技术一样,
都会是大家一辈子的美好回忆与珍贵财富。

在实际的协作中,Make FriendsKeep Laughing 这两条原则相辅相成。
有不少人跟我说过羡慕我们团队的文化跟精神面貌,
但让我更开心的是看到大家在工作上有所成长,
在工作以外的人生中也遇到知音。

交换信任 - Spread Trust

在团队整体的良好氛围里,
交换信任就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方法论了。
交换信任不仅意味着信任某一个同学,
还意味着信任着团队这个整体。

我们在内部的权限、任务认领、发言机制上都给予了每个人最大的信任。
比如我们日常敏捷开发时,
只要举手说“我想/我不想做这个”,
Scrum Master 就会修改对应的分工。
甚至只要举手说“我想做 Scrum Master”就可以当上 Scrum Master
(然后成为工具人)

对于工程师关心的技术话题也是如此,
我们从不固化某个事情。
新同学接手项目的时候,
我也会反复说明:
“不管你觉得项目里任何地方看不懂或者不科学,
都随时提出来,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还有相对特殊的一点是,
我在团队里并没有维持固定的 one-one(一对一单独沟通)机制。
不论是大事小事、业务技术、个人发展、
传统意义上合适或不合适单独沟通的内容,
我们都会在固定的周会上跟全团队一起同步这个消息。

Spread Trust 的方法实践下来,
最直观能感受到的一点是团队里大家的安全感都很高,
培养出了非常多有 ownership(主人翁意识)的伙伴。
因为信任,团队工作不会有后顾之忧,
大家就可以一起保持 Always Aiming

就像《珍珠鸟》里讲的一样:

信赖,往往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保持清醒 - Stay Awake

很多都市传说里说新人进公司会有蜜月期。
撇去这个说法的准确性,
的确很多时候工作会上头,
认真的同事认真工作的时候就更加容易上头。

这时候就需要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气质了,
Stay Awake

举些例子。

团队里吵起来的时候,
需要分辨是因为观点吵起来的还是因为沟通吵起来的,
看情况打断这个沟通。

在做一件看起来百分百有把握的事情的时候,
一方面鼓励并肯定团队,
另一方面做好塞翁失马结果让子弹飞一会儿的准备。

在团队发生变动大家陷入迷茫的时候,
去了解最全面的信息,
用积极的想法、活跃的态度去影响团队。

大部分时候,团队工作是多元的复杂的,很难片面地去评价;
但个人、尤其是群体,总会倾向于非黑即白的二元论。
这种时候团队里就需要有个哥站出来,
给大家展示现实里这张纸的另一面——另一种可能性。
即使这张纸或许是莫比乌斯环。

Stay Awake 的思考时常让我感受到自己跟团队的撕裂,
但如此的思辨,是的确能对团队整体有很大帮助的。

永无止境 - Never Stop

随着时间的翻滚,历史的进程轰轰作响。
团队作为一个整体,达到的里程碑会不断增加。
我们平常接触的事情,往往是有一个固定的终点的。
比如电影会有一个结尾,
项目会有一个上线时间,
每年会有一次述职。

但在我信奉的这套方法论里,
团队的锻造、成长、发展是没有止境的,
在团队里的个体也一样。
我会每天跟自己说:你很棒。
但我从不会跟自己说:你足够棒了。

即使这几年我很多时间需要花在管理的事务里,
我也一直一头栽在开发的第一线。
我也给自己加上这个思想钢印:
我希望我是团队里技术力最强的,
假如我不是的话,
那样就更好了,
意味着有其他哥的天赋乘以努力居然超过我了。

我会与公司之外的同行、朋友们交流,
去横向学习如何能更好地发展进化团队;
我也会像今天一样停下来想一想,
我所在的团队在过去几年之间的演化之路。

不论是团队还是个人,
我们都走着一条永无止境的修行之路,
与时间为伴,与时间为友。

(结)

从17年第一次团队开周例会的时候,
我跟大家分享了我关于个人奋斗的感悟。

一个人的成长并不是孤立的线性,
而是多因子的乘法原则,
让我们写成公式就是:

成长 = 个人 x 团队 x 公司 x 社会 x 历史进程

当我们想获得更多的成长时,
不仅要考虑个人的奋斗、团队的进步、公司的壮大、社会的发展,
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当我在兼顾个人的奋斗之外,
还想做出更大的贡献时,
我就会努力推动团队的进步、公司的壮大、社会的发展。
有朝一日若是有幸,
我也希望能参与到历史的进程,
并骄傲地说出那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