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年对方法论的思考比较多,
所以可能写的都跟“术”关系不大,
而更加偏向于“道”一些。

引子

我记得中学历史课本中,
在很前面的显眼位置上,
写着这么一句李世民对魏征的评价: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句话就像图书馆的闭馆铃声一样,
总会在深夜让我抽离自己的身躯,
以一个更高维的角度看自己、看别人。

就像在《写程序的我的性格》《毕业三年的报告》里面我自己反复念叨的一样,
工作很容易让没有防备的人类变成自我重复的机器。
前阵子跟一个产品的好朋友聊天,
讲到招人的喜好,
他说他只喜欢那种“工作经验大于工龄”的人。
或者换句话说,“工作的效率比大部分人都要高”的人。

在我看来,成为一个效率比别人高的人并不难。
其中一条很有效的办法,我称之为“积极面思考”。

什么是积极面思考

简单来说,就是从事情的正面去思考问题。

比如举个有点小众的栗子。
蓝猫的配音演员是葛平,他曾经也陷入过跟六小龄童一样的恶搞文化中心里,
但他既没逃避也没斥责,而是“放下了身段”跟恶搞他的大家玩成了一片。
最终大部分恶搞的同学都“路人转粉”,尊称他为“葛叔”了。
同样的道理,只要六小龄童老师能跟“六学家”们打成一片,他的风评也会再次走高的。

再举个工作中的栗子。
工作里少不了的事情是协同合作,
而多人协同合作容易导致“因为沟通的问题影响到了事情的进度”。
遇到沟通所产生问题的时候,
不论是文本化记录结果、寻求拍板人甚至是自己多做一点减少沟通的量,
都是有效的正面思考问题产生的行为。
而像分责推锅就并不是从事情的正面去思考问题了。

当面对问题的时候,能不怕问题,
不用懒政跟拖延去推迟问题的解决时间,
而是从解决问题的根本去思考、行动,
这就是积极面思考。

为什么要积极面思考

积极面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我司有一点“中国互联网公司的通病”:微信办公。
之前我还在做B端业务的时候,
我微信里工作群有 300 多个,
基本上是周六正在跟女朋友约会,
然后突然就被拉进了一个微信群处理问题,
因为这点我还成为过电影院里看手机的我眼中的“无素质人群”。

当时我非常崩溃。
一方面我是作为工程师招进来的,却要做售前、售后、客服的工作;
另一方面由于我平常写代码写的最多,也很好说话,
并不是 Leader 的我充当着实质上的项目经理的角色。
当时有次周六凌晨三点,刚处理完事情的我发现CS同事二狗也在线,
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周六我们的餐饮客户搞活动,他还要录十几个营销活动…

当然,别看我说的这么崩溃,其实我心里非常愿意呢。
假如一家公司是做企业级服务的,那么只要这家公司想要变得卓越,“客户第一”就一定在公司的核心价值观里。
之前《最近跟女朋友的周常》里也讲到了,“客户第一”是需要公司跟员工一起努力达成的。
所以虽然我一开始奉献出了周末(忙的时候连一周一休都做不到)
但随着操作手册的建立、流程的规范还有持续的功能更新,
后面的事情越来越顺畅了。

这件事情给我的附加感受是,
我真正地体会到了从开发者、项目管理者、用户的不同角度去看一件事情的全貌。
而且我确认了一个事实:
多方合作中,是能找到共赢点的。
只要想明白了这个点,事情就一定可以迎刃而解。
这就是所谓“积极面思考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积极面思考是正向循环的关键环节

一般语境中,区分内向型人格跟外向型人格主要是用沟通意愿区分的。
但我偏向于另一种区分方法:
外向型人格与人沟通会回复精力;
而内向型人格与人沟通会消耗精力,他们靠独处来回复精力。

Mia 曾经评论过我,说我有一个内在的自给自足的循环,
是这个自洽的循环给我提供了活下去的勇气(听起来怪怪的…)
没错,积极面思考在我看来是正向循环的关键环节。

人的正向循环是依靠认知、行动、反馈的每个环节去自洽地形成的。
其中行动、反馈的过程跟结果都很难去控制,
所以认知就是达成正向循环的关键。
积极面思考会带来更正向的心里暗示,
而积极的行动也会潜移默化地改变所处的环境,
从而最终加大正向反馈的可能性。

多让座、多说请跟谢谢、礼貌待人其实都可以划入这个理论的范畴里。

积极面思考能扩大影响力

人类的潜力是无穷的,
然而大部分人类都会浪费它。
Zen of Python 里也说过:Now is better than never.
正面去思考问题并作出应对可能会比较难,
但不论是个人还是集体,
选择正面去迎接问题是长远的最优解。

就像 Fate/Zero 小说里的亚历山大大帝一样,
他最充满魅力的一点就是他的王道。
他的伙伴韦伯也因为跟亚历山大的思想交流,
而改变了一生的道路。

综述

总的来说,积极面思考能解决当下的问题,
也能带来长远的进步和影响力。
假如作为读者的你愿意的话,我非常推荐你尝试一下这样思考问题。

当然啦,光是思考是不够的,也要有对应的行动哦。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