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 Mia 在预算见底的年底,
卖掉了 iPhone 给我补上了款项…

这篇文章大概会涉及三个方面:

  • Surface Pro 体验
  • 我的开发环境硬件搭配
  • 我的开发环境软件搭配

Surface Pro 体验

我以前B站就逛逛动画区跟鬼畜区,
前几个月开始逛科技区跟生活区以后,
草单就像猫刨过的卫生纸一样疯狂变长。

在很多件很有科技感的物件中,
我看中了 Surface Pro。

sp

码字时的桌面一览

Surface Pro 是微软出的一款平板电脑。
我看中的是 Surface Pro 6,
硬件参数是 512GB SSD 硬盘 + 16G 内存 + 8代4核i7 CPU (i7-8650U),没有独立显卡,没有风扇,
除了支持触屏以外,身上的接口包括一个音频口、一个雷电2(兼容 miniDP)接口、一个 USB 3.0 接口、一个 Surface Connect 充电口。
国行官方售价是裸机 14888 RMB,
图里的键盘售价是 788 RMB,
粘在屏幕左边的触控笔是 728 RMB.

上面数据有点冷冰冰的,
让我们举些具体的栗子:

  • 机身很轻。机身重量是 700g, 背在书包里感觉仅等于背着半本《算法导论》。
  • 抱着走非常方便。配合 XODO/Bamboo 等触屏应用使用可以完全无纸化办公,连跟候选人聊天都是带着看简历。
    • 而且记的笔记天生就是电子版这一点非常开心
    • 怪不得用 iPad 的@快雪初晴 会整天想写点什么
  • 不会想用 Surface 玩大型游戏。没有独显让我连 dota2 都不想装。
    • 然而我还是装了 Artifact 跟文明 6。
    • 玩文明比想象的要流畅很多,标速一百回合内无明显卡顿。
    • 不过就是比较烫,比得上边充电边阴阳师的小米 MIX 了。
  • 工作时不会有任何卡顿感。16G 的内存同时开着 Chrome + JetBrains + Music 完全无压力。

task

开发时的常见内存占用

总的来说,购入 Surface 以后,
我用它替换了之前用的公司神舟电脑
目前还在蜜月期的我回家也会背着这个小本子。

weibo

我的开发环境硬件搭配

我对硬件开发环境的需求大概是这样的:

  • 公司和家里都得有舒适的开发环境
    • 我回家一般也会写点小代码
  • 公司的配置得更好一些
    • 工作日我一天大概要睡 8 小时,剩下 12 小时在公司,4 小时在家。
    • 一周在公司写代码的时间占比更高。
  • 显示器得多一点,键盘鼠标得满上
    • 我不太习惯单屏切多桌面
    • 俗话说的好:越菜的程序员键盘越大
    • 来自广东,就是粤菜

desktop

程序员的桌面

  • 电脑(主机):Surface Pro
    • 公司的标配是当年的 Mac Pro
    • 我自己要了个神舟,现在已经还了回去了
  • 显示器:Dell U2417H * 3 + 显示器臂
    • 公司的标配是俩,自己又补了一个
    • 显示器臂我买的 乐歌+NewBalance, 感觉 NB 便宜些质量也还行,全买 NB 也 OK
  • 键鼠:Cherry 青轴 + 牧马人
    • 键帽是一套无刻的高帽,@hulucc 买错了匀给我的,很好用
    • 牧马人是淘宝活动 5 元买的,因为我用 Vim 所以用的不多,也很好用(滑稽
  • 配件:Surface Dock + Bose QC 35II + 小米排插/数据线
    • 值得拿出来说的就这几个
    • Surface Dock: 官方的拓展坞,只占用一个 Connect 充电口,供给了两个雷电2四个USB一个网口,插拔极度方便!一键下班不是梦
    • Bose QC 35II: 属于洗碗机类需求,用了就回不去没降噪耳机的时候了
    • 小米排插/数据线: 性价比高而且实用,假如是自己买的话强烈推荐(我这是公司配的

最后是价格环节:

  • Surface 裸机 + 键盘是必备的,算上笔一整套大概是 16000 左右,京淘等活动期可能会有优惠,学生也可以买官方的九折教育套餐。
  • Dell U2417H 是 1.5k 左右,显示器的话看个人偏好。前阵子看到个干货:《如何选购显示器》
  • 键鼠耳机就略过了,Dock 的话官方价要 1.5k, 假如你有多屏需求的话是必买的

可能整套看起来是很特么贵的,
但是可以一件件地慢慢攒啊 :)

我的开发环境软件搭配

距离我上次写的《搭建舒适的 Windows 开发环境》已经过去了快两年,
现在再去 review 当时的开发环境,
发现我用的软件基本上都换了一圈…

不过不论在什么平台开发,
用什么软件提升生产力,
我认为总的原则是不会变的:
聚焦目标,提升效率,减少重复

两年前的我主要面对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有这么些:

  • 安装软件不方便:用 chocolatey 去自动化安装
  • 切换程序/寻找文件不方便:用 wox + everything 来定位
  • 需要在类 linux shell 下工作:用 git bash 作为工作的环境
  • 有很多一定要在 linux 下才能做的事情:用 virtualbox + vagrant + putty 的本地虚拟化解决方案
  • 提升工作体验:使用 网易云音乐 + 有道云笔记 + 有道词典
  • 想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用 Vim

现在我面对的问题跟解决方案,相较于两年前都有些许不同:

  • 安装软件不方便:手动安装
    • 本质上这是 Windows 混乱自由的生态导致的,很多软件都无法被 chocolatey 支持(比如 Steam
    • 即使是用 scoop 或者是 choco 支持的软件,也会因为每个软件有些微不同的配置,而产生让强迫症不爽的自动化安装体验
    • 所以现在我选择手动安装所有软件。其实感觉还行,因为电脑里也不会装上千个软件…
  • 切换程序/寻找文件不方便:listary
    • listary 的功能已经完美覆盖了 wox + everything
    • 对中文的支持也非常好

hyper

  • 需要在类 linux shell 下工作:Hyper
    • git bash 一点不好的就是它太丑了,我配了好久都没配出好看的感觉
    • Hyper 我用的主题是 hyper-akari, 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 CSS 魔法哥的作品
  • 有很多一定要在 linux 下才能做的事情:那就去 linux 下做吧
    • 目前做的后端是可以完美跨平台开发测试的
    • 对于特定的功能会用 fake/mock 给滤掉,不妨碍开发体验

至于其它的体验上的软件,
就属于见仁见智各取所需的事情啦。
最后附上一些我的小习惯:

  • 统一管理所有软件的配置,都放在了 github.com/LKI/LKI 里面。
  • 在统一的 workspace 下放代码 (我用的是 C:\Code
  • ss + Proxifier + SwichyOmega 实现复杂规则下的科学上网。
  • :wink: 用 Vim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