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我司周常分享轮到我的时候,
我讲了这个话题。
就像学好了“meta编程”就可以编的一手好程序,
我想着假如大家能掌握“meta分享”的技巧,
那日后我们的内部分享便会是盛宴不断了。

本文语气更贴近 presentation,
文学性会欠缺一些。

背景

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带节奏”,
我们也可以说“如何说服一个团体”,
或者叫“如何增加你的影响力”。

所以很显然,
这次我要讲的东西很虚,
基本上全部都是鸡汤。
关于鸡汤类的文章/分享,
有一句话,叫:

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这句话出处我没太找到,
大概就是评价杨玉环的。
说到杨贵妃,古典四大美人之一,
她对于皇帝来说就是蜜糖,
但是对于劳苦大众来说就是砒霜。
这句话你也可以管它叫“千人千面”、“萝卜青菜”、“哈姆雷特和林黛玉”,
意思都是一样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意思其实就等同于“纸上得来终觉浅”。
很多时候我们看文章、听分享得来的道理,
觉得蛮普通的。
等到真正践行的时候,
会发现这个道理的确科学啊。

回到这句话,
意思就是你今天早上听了这个分享,
到晚上你就会发出“すごい”的感慨。
(众人愣,后笑)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会克制

这句话出自韩寒的《后会无期》,
他前阵子发了条微博:

toocold

大概我今天讲的也会是这样的。

所谓“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虽然我觉得今天讲的是我的肺腑之言,
但大家也就选自己信的部分听就行了。

理论

好了,背景介绍完了。
我们来讲“如何带节奏”的理论。
光是理论很干涩啊,
我们来想一个例子:
你在玩一个网络游戏(比如山口山),
你加入了一个很强大的组织(比如全服第一的阴阳寮),
你想在里面的主力阵容里有一席之地,
甚至最后可以带团,
那你应该怎么做呢?

大概的大纲是下面的四步:

  • 打入内部
  • 建立人设
  • 注意技巧
  • 不忘初心

打入内部

首先世界上每个组织都有自己一套的行为方式,
比如开源项目有自己的代码风格,
每个公司有自己的文化,
一个公会也可能有自己的副本时间表。
所以第一步就是:要多观察。
这里有一句话,叫:

新潜三

也就是“萌新要首先潜水三个月”的意思。

潜水三个月并不是说你这几个月不说话,
而是你在适当参与互动的前提下,
你可以有比较多的时间注意下像
“组织有什么黑话?”
“组织里哪个人是可以开玩笑的?”
“哪种说话方式可以让大家最舒服?”
“大家是以冲排名为目标,还是以休闲为目标?”

讲到这里还能引出一个问题,叫:

如何跟青少年沟通?

我从之前到现在一直觉得这很扯:
只要多跟他们聊天,
跟他们玩一样的游戏,
跟他们上一样的网站,
自然就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很多人既不想跟小孩子玩到一起,
又想跟小孩子有共同语言,
这肯定是不科学的。
比如后面我们要讲到的局座、葛平等人,
就是这点做的非常棒的。

不拉踩

这个就是字面意思,
任何时候我们做人,
不能“拉一踩一”。

比如玩游戏,
一个团里可能会有固定队伍,
我们一定不能说因为我们想顶替掉现在的T,
就只跟奶搞好关系,说“那个T怎么怎么样”。
这样为了短期回报,
而丢掉长期发展的操作是很伤的。
我们要带的是长远的节奏,不在一朝一夕。

早期A/B站的故事

这点俊儒也是A岛丧尸所以可能知道的清楚一些,
你们大部分人应该只知道B站很好。
不过其实当初B站创立的时候有一波不太和谐的操作,
具体的情况我也不能断定,
不过在我眼里就是有“拉自己踩隔壁”的嫌疑。
(不过运营、资本、大小姐什么的就是后话了)

不KY

KY 这个词,源自日语的“空気を読めない”,
翻译过来就是“不会读空气”。
比如举个例子,
我们公司玩 dota2 的人挺多的,
假如大家正在兴冲冲地讨论新出的英雄,
然后我说一句:“只有我觉得 dota1 比 dota2 好玩么?”
这就是 KY。
就算我内心真是这么想的,
但我也得在合适的空气(气氛)中说出来。

杠精

前阵子有这么一个词,
指的是那些“喜欢抬杠到成了精”的人。
比如我今天发了一条朋友圈,
说“哇我用 python flask 写了个小服务器好开心”,
然后评论就说:“为什么不用 java? java 效率更高”。
或者微博上的 @新垣结衣新闻社 又发了 gakki 的九宫美图,
粉丝们都在舔屏幕的时候,
有人在下面评论:“就我觉得新垣结衣不是很漂亮吗?”

这样的事情不仅会破坏气氛,
还会减你自己的群地位。
尽量忍住别做这样的事情。

不冲突

字面意思,别跟别人怼起来就行了。

不过讲道理这条其实有点难,
我见过不少组织因为核心成员怼起来就散了的。

Game

分享到这里,
组织了一波现场小游戏:
每个人都讲一句 KY 的话,其他人来点评够不够 KY

因为在场的都是平常互黑的研发同事,
所以场面异常火爆。
(场面火爆++)

建立人设

下面的一些话写的有点中二,多见谅啊。

我说的人设这个词,
对应到英文可以是 stereotype
也就是“刻板印象”。
可能这个词词义本身是带贬义的,
不过我们要知道这是事实就存在的一种设定。

比如我刚来公司的时候,
跟大家没有共同经历,
所以你们认识我肯定就是从我的一些人设开始的:
交大毕业的、柳老板的室友、广东人。
所以我黑一下复旦,黑一下柳老板,黑一下福建人都是非常“符合人设”的举动。

这里首先要说到的第一个人性的弱点就是:

凡人皆愿掌控世界

比如前阵子我搬家,
我发现人类有一点是很好玩的(用轻蔑的语气说的,众笑)。
就是很多人没有活在真实的世界里,
我觉得他们仅仅活在自己的三观里。
比如我搬家的时候会接触不少的人,
每个人都会问一个问题,
叫:“你这房子借的多少钱?”
(提问:为什么是“借”?答:上海人好像是这么说的)
我每次都会说:“一般价格啦。”
注意这里我并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
然后有些人就会说:“哦,三四千吧。”
也有些人会说:“五六千要的。”
这里他们的问题其实并不是想要一个真实的回答,
他们只是想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加强自己的信心:
“嗯,如我所想。”

凡人总是想掌握世界运行的规律,
愚蠢的人类啊喵。(众笑)

不过这里虽然我们说凡人怎么怎么样,
但其实我们也是凡人。
假如不自知的话,
我们也容易陷入到这样的弱点里,
你去了解的不是事情的事实,
而是一直在加强心中的那个设定。
(比如有些面试官只凭第一印象去决定面试结果)

所以这里有个很重要的:

空杯心态

比如张总(正在认真听的张总一惊),
经过 GitHub 统计他是全国 Python 第一的程序员(众笑),
他不仅代码厉害,别人夸他的时候他还膜回去,
这就是典型的空杯心态。(众笑,张总:不敢当不敢当)

这种空杯心态不难达成,但是反过来就不一定了。
比如我苏子岳,讲真大学时候没学过《计算机网络》,
来我司面试的时候真的是连 Get/Post 的区别都分不清,
假如当时拿这个来面我,我肯定会挂。
所以假如当时别人说我“哎呀,你网络基础不行”的时候,
我不控制自己的话就很容易生气:
因为我的确网络基础不行啊!

所以不仅要在满了的时候保持空杯心态,
你杯子是空的时候更要意识到这个事实,
保持空杯心态。

吾等只知千人千面

上一节讲的是凡人,
这一节讲的是我们。
恕我直言,
在座的各位都是……
精英!(众笑)

听到这种好话,
我们肯定很开心,
不过稍一思索我们就会知道:
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就是凡人。

这就是一个人设里面很 trick 的东西:
语言里经常会说“我们怎么怎么样”,
但其实我是我,你是你,两个人是截然不同的人。

作为一个集体,
可能是普通的,
但只要细颗粒地去看,
每个人都是截然不同的人设,
每个人的形象都是不一样的。

环顾周围已经如此

上一节讲得有点虚了,
我们来看一下周围,
或者说大家都认识的人里有哪些是有“典型人设”的人吧。

高晓松

一方面,我在公众场合发言,
讲道理我应该注意观点理中客。
不过另一方面,我讲话只代表我个人的想法。

我觉得高晓松某些程度上跟罗振宇是很像的,
两个人都是因为一定的特质受部分人群的喜欢,
但其实我们要知道他们被喜欢的是人设。
比如知乎上会有“高晓松讲的东西不对啦,
罗振宇的60s语音是提前录好的啦”之类的讨论,
大部分时候这种事情都不会影响他们的公众人设。

葛平

(此处给不懂葛平老师的人放了一下原版,
经典作《循环》,
还有葛平老师自己唱的循环)

跟局座一样,
葛平也是在年过半百的时候突然被安上了“奇怪的”人设。
但是他们都非常开心地接受了自己的人设,
并且有的时候还会大方地拿自己的人设开玩笑。
很多年轻人一开始只是想恶搞一下他们,
结果最后却真的被他们的人格魅力所吸粉了。

自然反复迟早身陷

讲这么一长串,
我想表达的内容就是“人设”这个现象是自然存在的。
只要利用好人设这一点,
就可以迷惑大部分的凡人。

那怎么建立这点人设呢?
比如会有个老梗说雷锋把好事都写到日记里。
从我的角度来看,
假如一个人假如能360度地维持人设一辈子,
那他就是这样的人。

对于大部分普通人,
他的人设是什么样,
基本上就是取决于他这个人本来就是什么样。

当你凝视深渊的时候,
深渊也在凝视着你。
你无法抵抗。

Game

讲完了人设这么一节,
在场的各位又玩了一次游戏,
叫“每个人讲三个自己的人设。”

这个环节也是非常火爆,
通常是一个人没讲自己的人设,
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帮他回答了。

不过中间发生了一件蛮好玩的事情,
拉总讲到自己一个人设是“内向”(众笑)
后来拉总跟我聊天的时候,
聊到动情处,
拉总说他自己其实对陌生人是不会很热情的,
很多人觉得他很外向,
但其实他觉得自己在这环节里讲的“内向”才是他的性格。
我不禁陷入了思考。

这样的游戏环节蛮好的,
不仅能侧面佐证一下分享内容,
还能引起了真真切切的思考,
十分科学。

注意技巧

下一章主题叫“注意技巧”。
现在我们打入内部,有了自己的人设,
面临的就是各种各样具体的事情了。
我们接下来来看一些具体的“术”,
这一部分实操性比较强。

比如一个小栗子就是我在讲的时候啊,
汤总听得都很认真,
他一边听还一边默默地点头表示认可。(众笑)
有个说法是在会议室里,
一个人默默点头是可以增加群体的认同感的,
俗称就可以叫“托”。
汤总: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众笑)

逻辑

说回正题。
从我的角度来看,
跟别人沟通中讲逻辑是很重要的。
我这个人并不要求别人讲逻辑,
但我一定要讲逻辑,
逻辑清晰的话比较容易把事情说清楚,
各种意义上都会减少误会。
比如说:

知之为知之

这点其实是很平常的道理,
但大家可以观察到很多人是做不到的。
这点跟上面的空杯心态有一定重合,
就不讲了。
跟大家讲一个实用的小技巧。

FFC (Fact, Feeling, Compare)

人性的弱点之一是:
人被表扬就会开心。
所以我们想影响一个人,
很好的一个切入点就是去表扬他。
这个 FFC 原则,
就是我们表扬别人时可以具体用到的原则。

比如说今天女朋友给我做了一餐饭,
我可以这么去说:
“今天的罗宋汤颜色好鲜艳,闻起来很香!
(这是 Fact, 事实)
光是看我都看饿了,我觉得你做饭超厉害的!
(这是 Feeling, 感受)
以前我都不会主动吃番茄的,只有你做的我才喜欢吃!
(这是 Compare, 对比)”
这么讲完以后,
女朋友会很开心,
然后明天我也能喝到她给我做的汤了(众笑)

这个原则很好记,
等下的游戏环节我们就会玩“用 FFC 表扬一个队友”,
大家可以想想。
一般来说,
关于表扬别人还有一个说法,
叫:

表扬要公开表扬,
批评最好私下批评。

很简单,
我今天跟张总一个人说“你是全中国 Python 第一的程序员”(众笑)
张总就是单份的开心。
但我今天在大家面前说“张总是全中国 Python 第一的程序员”
在场有 N 个人,
张总就会获得 N 份快感(众笑)
超捧场的张总:我好有快感啊(众狂笑)

逆向

刚才我们讲的是正面的东西。
有的时候一样东西反过来看又是别样的风景。
比如我很喜欢的一个作家叫“蔡智恒”,
他网名叫“痞子蔡”,
就是写《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那个人。
他一本书里讲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右边的石头

就说一个旅人在爬山,
一路上很累,但风景也很好。
走啊走啊他来到了一个岔路口,
路的左边是一条一眼望得到底的平坦的路,
路的右边是一块很难爬上去的石头。
他这时候想了,
我是走左边的、风景平常的山路,
还是试着去爬爬右边的石头呢?
最后他选择了走平坦的路。
但他一路上都忍不住想:
“假如我当初爬过了右边的石头,
又会是什么样的风景呢?”

这个套路其实就叫“心结”
很多影视剧/动漫里面都会用,
比如男主小时候有一件blabla的什么事情,
影响了他的一辈子。

这点对于推进波澜曲折的剧情是很棒啦。
但我觉得作为活着的一个人,
根本不要去在意什么右边的石头,
既然选择了左边的路,
就一条路走到黑。

(讲到这里,突然觉得不知道怎么讲下去了)
呃,我们的分享主题好像是“如何带节奏”对吧,
咋就被我讲到了个人三观了捏?(众笑)
不管了,我 PPT 都写好了,继续讲。

半满杯子

这个故事你们大概听过。
就是一个装了一半水的杯子,
乐观主义者看了觉得还有一半水呢,
悲观主义者看了觉得只剩一半水了,
工程师看了觉得这杯子容积是额定大小的两倍。

这个经典故事说明的道理也很简单:
看问题的角度会改变问题。
我们不会说“当乐观主义者是对的”或者“不能当悲观主义者”,
假如我们想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去看事情、做事情,
我们就得能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件事情。

站在人群中

这个用西方的一套说,
可能叫“众生平等”。
不过从我的角度来说,
就是我们平常思考问题,
一定一定不能把人分贵贱,
把人分三六九等。
因为这会阻碍我们换位思考,
让我们“逆向”的思考只会在我们“平级”之间流转。

比如靖哥哥,我觉得他牛逼,
他讲的我信,我只想跟他交流问题。
但强哥是产品转来的,
我觉得他是个菜逼,他说啥我都不信。(众笑)
例子可能有点夸张了,
但这样你们一听就会觉得不妥,
对吧。

苏轼有一句话,
叫“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这句话我就很喜欢。

空杯

又讲到空杯了,
这里可以讲一个故事

苏格拉底

这个故事比较经典,
大意是说有人问神谕:
“全雅典最聪明的人是谁啊?”
神谕说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听到了这句话以后大吃一惊,
他说:“不对啊,我觉得我非常无知。”
最后他发现,
正是他清楚自己的无知,
这一点比很多人都要厉害。

对应自己的弱点,
还有一种我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是人生的逆境。
这里有个词,叫“逆商”。
所谓智商、情商、逆商,
智商是怎么处理逻辑问题,
情商是怎么处理人际问题,
逆商大概就是怎么面对逆境了。

我们人类没办法在瞬间改变环境,
所以很多时候面临逆境,
本质上就是处理我们跟自己的关系。
湖南人有一句话说得好,
叫“霸得蛮,耐得烦”,
大概就是“坚韧不拔”的意思吧。

满谦

空杯还有一点,
就是满谦……
(写文章跟分享的时候差了几周,
所以本来好像这里才是将上面的例子的…
不过这并不重要了,过。)

不忘初心

收一下,
我们讲了这么多关于“如何带节奏”的东西,
假如你回去试着去用的话,
你会发现一点:
“最开始你能带节奏的人,都是你身边的人。”

举个例子,比如何总2016年写过一篇博客,
里面有一句话,叫“2017年要监督女朋友培养正确价值观”,
这就说明他是很能带他女朋友节奏的。

除了伴侣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也很容易带节奏。
再举个例子,我经常会跟女朋友一起看各种访谈之类的,
有的时候里面的人就会说:
“我现在怎么怎么样,
是因为小时候我父母怎么怎么样,
给我造成了永久的伤害。”

所以假如你有带节奏的能力,
你一定要记住两句话:

  • 别忘了你要带什么节奏
  • 别忘了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比如回到最开始,
我们在玩网络游戏,
我们加入了一个很强大的组织,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没错,我们的目的是想在团里排进主力阵容,
甚至是当团长。

这就是我们最开始的“初心”。

实践

道理讲了很多,
剩下的都是实际去试了。

The Zen of Python 里有一句话,
最后送给大家:

> Now is better than never.
>
> --- The Zen of Python, by Tim Peters

(完)

本文 slides 地址为 liriansu.com/slides/influence

所有内容为各种杂谈经作者二次消化完成